◎牙齒小常識 |
蛀牙是牙科最常見的疾病,它是一種牙齒無機物部份產生脫鈣,及有機部份遭受破壞的疾病。 凡罹患蛀牙的牙齒絕不會不治而癒,並且不能像其他病變了的組織,於適當治療後恢復成原來的健康外觀。經過治療過後的蛀牙,只能阻止其再進一步的惡化而已,絕對不可能恢 這種慢性疾病,是不論性別、年齡、貧富及種族均會發生。但是有些人非常注意口腔衛生卻滿口都是蛀牙,有些人從不關心牙齒反而終其一生牙齒完好無缺,此乃由於蛀齒的發生並非單一的因素所造成。 導致蛀牙的原因很多,但較廣為人們所知的是化學寄生或生酸學說: 在牙齒表面往往會有上皮細胞、細菌和食物的殘渣存留(若堆得肉眼可見時稱作白垢),其內若有生酸細菌(如乳酸菌、鏈球菌、酵母菌、葡萄球菌…等)貯積的話,當醣類食物 由上所述整個蛀牙形成三大要素: 1.生酸細菌 因此我們只要去除其中任何一個要素,就能防止蛀牙的發生。造成蛀牙除了生酸學說之外,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導致蛀牙,例如: 1.牙齒本身是否健康,會直接影響蛀牙率。母親妊娠時營養的不足,會直接影響胎兒的牙齒,懷孕過程中,藥物及感染病也會造成胎兒牙齒的不健康。小孩生長過程罹患疾病及營 2.唾液(口水)中所含PH值、唾液的黏度、抗菌性等也會影響蛀牙率。 3.牙齒本身形態上的特徵:深而窄的咬合面溝或者頰面或舌面的小點,食物、細菌殘渣都很容易積留其內,因而這些區域容易發生蛀牙。 4.牙齒的位置:牙齒的位置如果不正常(齒列不整)的話,很容易使食物、細菌、及碎屑存留,那麼發生蛀牙的機率就會增大。若牙齒有正常而適當的排列,蛀牙的機會則會較低。 總之我們若能防止以上種種因素的發生,則蛀牙率必然會減低。 |
◎牙齒小常識 - <牙結石與洗牙> |
牙結石通常存在於唾液腺開口處的牙齒表面(例如:下顎前牙的舌側表面,上顎後牙的頰側表面)和牙齒的頸部,以及口腔黏膜運動不到的牙齒表面等處。牙結石開始時是軟軟的,會因逐漸的鈣化而變硬。它是由75%的磷酸鈣,15-25%的水、有機物、磷酸錳、礦酸鈣及微量的鉀、鈉、鐵所構成。並呈現出黃色、棕色、或者黑色。它形成的原因有好幾種說法: 一、由於唾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降低,促使無機鹽沉澱於牙齒表面上。 牙結石形成的速度、形態和硬度因人而異,一般來說新生的牙結石需要十二至十五小時。快速形成的牙結石要比慢慢形成的牙結石要軟且碎。所有剛形成的牙結石都是軟軟的,經過一段時間的鈣化就會慢慢的變硬。因此在牙結石形成之初,使用口腔清潔法或刷牙法,都很容易清除牙結石,等到鈣化之後就不易清除了。 牙結石對口腔而言是一種異物體,它會不斷刺激牙周組織,並會壓迫牙齦,影響血液循環,造成牙周組織的病菌感染,引起牙齦發炎萎縮,形成牙周囊袋。當牙周囊袋形成後,更易使食物殘渣、牙菌斑和牙結石等的堆積,這種新的堆積又更進一步的破壞更深的牙周膜,如此不斷的惡性循環的結果,終至牙周支持組織全部破壞殆盡,而使牙齒難逃拔除的惡運。 |
◎牙齒小常識 - 為什麼吃太多甜食容易造成蛀牙呢 ? |
細菌會與糖類結合產分解牙齒,特別是與糖類中的砂糖結合的話,將產生一種黏物附 著於牙齒的表面,造成蛀牙蟲築巢。即使刷牙也無法去除窩巢,氟化物與唾液的預防 蛀牙功能也將減弱。因此甜食和其它食物比較起來,的確容易造成蛀牙。
吃甜食的次數比量的多寡來得重要,當我們吃甜點時,蛀牙菌會使口腔變成酸性,雖然藉由唾 液等作用口腔會漸漸恢復成中性,但是一天之內吃太多次甜食的話,口腔恢復中性的時間減少,如此一來,口中就會一直呈酸性狀態。口腔呈酸性狀態愈久的話、就愈容易蛀牙。 要忍耐不吃甜食是件痛苦的事,因此並不是要各位禁用 甜食,而是希望大家能注意食用的時間及次數,並且在 吃完甜食之後,要記得刷牙以預防蛀牙。 |
◎牙齒小常識 - 蛀牙若置之不理,也會痊癒嗎? |
蛀牙若置之不理,也是不會好的。但是若在蛀牙產生的初期(表面脫鈣現象),我們可以制止牙齒繼續被分解下去(也就是讓脫鈣現象不再進行下去),或是利用再礦化把已被分解的牙齒,恢復至原狀。這些方法都可以用來抑制蛀牙的發生。但是,若是已有蛀洞的牙齒(窩洞形成)則是無法恢復原狀的。因此這個時候需要作填補治療。由於蛀牙的初期階段,只要作適當處置便可完全恢復,因此定期地到牙科診所作口腔健康檢查,就可以保有無蛀牙的健康狀態。 |
◎牙齒小常識 - 唾液具有那些功用呢 ? |
牙醫師能幫助病患作預防蛀牙的治療嗎唾液它扮演著各種角色,在預防蛀牙上,唾液具有下列功能: 除以上列舉項目之外,唾液亦有幫助消化、排泄、潤滑、味覺、調節水分等功用。唾液不只在預防蛀牙上有功用,就整體健康而言也很有幫助。 |